德育天地

隔屏守护,师生情深
线上学习期间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会

来源:上海市尚文中学   发布人:邹磊   发布日期:2022-04-26      浏览人数:

近日,上海市尚文中学召开了以“隔屏守护,师生情深”为主题的线上学习期间导师工作经验交流分享会。此次分享会共设三个年级导师团线上分会场,各年级导师团全体导师和分管行政领导参加会议。

会上,各年级导师们依次分享自己和学生沟通交流中的经验,他们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感悟就排摸学生的心理状况、特别关爱人群、家庭教育指导、加强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了交流。

关心学生生活,指导学习方法

——导师 宋丽华

一、隔屏不隔爱,云上送关怀

线上教学期间,我坚持每周跟受导学生开展线上谈心活动,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牵挂。我利用钉钉平台,经常在周末或每天课程结束以后跟学生聊天,也会定期跟家长在微信上交流,关心他们家庭在封控期间有无异常情况。通过聊天式的交流,除了及时掌握学生在家学习情况之外,也送上了学校对学生的关怀。

二、聊天话家常,轻松又愉快

防疫非常时期,跟学生交流的话题不能太过严肃。我在跟学生聊天时交流的内容较为生活化,尽可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。我会询问学生做过几次核酸检测,小区阳性病例多不多,家长买菜难不难,课后除了做作业之外还有哪些娱乐活动,有没有帮家长做些家务等等。对于聊天话题,我会提醒自己师者的身份,保持正面积极的态度。

对于学生来讲,导师始终是师长,跟导师聊天不可避免地会有紧张的情绪。为了引导学生多交流,我会适当地跟学生分享自己在疫情期间的居家生活,创造和谐平等的交流氛围,努力消除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的负面情绪。

三、适时谈学习,指导重方法

通过与受导学生聊天,在确定他们的情绪都较为平和,心理状态基本良好后,我会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,并提出一定的学习要求。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,我从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出发,分析学科学习的优势和劣势,并与他们一起制定自主学习计划,推荐学习方法,鼓励他们克服惰性,期待看到他们不断取得进步。


树立学生自信,激发学生动力

——导师 庄琪

在疫情当下,我们更需要关注每一位受导学生的发展,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,疏导家长与学生易形成的焦虑、紧张的心理,纠正部分学生的行为偏差,来解决成长中的烦恼,为孩子的生活、学习注入正能量,我主要是通过任课教师、家长、学生各方面了解每一位受导学生的现状,在动态发展中寻找存在的问题,如网课学习不进入状态;作业完成不自觉;自理能力比较差;题目准确率低……这些问题让家长产生严重的焦虑感,从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亲子关系的危机,如何改变这一现状,学生的学习需要静心,需要鼓励,需要激发,我以好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聊兴趣,聊困惑,聊未来,慢慢的引入到学习方法,探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:如基础不扎实;粗心马虎;不愿请教;缺少自信……,把握谈话节奏,告诉学生自信是来源自身的努力,只有端正学习态度,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,例如:要纠正粗心,那就必须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;基础不稳,就得加强基础习题的训练,多思、多问、多练,才能对题目做出准确的第一反映;要善于利用一切资源,把学习内容做到堂堂清,我的建议是:家长与学生共同制定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短期目标,通过每一个阶段的自评、互评来检测孩子的进步状况,以此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,激发他们向前冲的动力。


“每日能见面,每天有交流”用关爱温暖学生的心灵

——导师、班主任 王璐

每天的晨会、午会时间,我会和学生全部打开摄像头,大家互致问候。通过与每位学生的简短交流,观察他们的精神面貌,初步排摸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。

我给我的两个受导学生布置了一些任务,就是让他们两个分别在上午、下午半天的课程结束之后,从他们的视角来总结一下这半天的课是否存在问题,比如有没有同学没进直播间等情况,遇到一些体育课、劳技课,老师讲一些比较有趣的内容的时候,这两位同学也会和我主动分享。通过这些交流,不仅可以让我从侧面了解班级同学的整体心理状况,也增加了我和受导学生沟通的机会。

对于重点关注对象,我会加强关心关爱,温暖学生的心灵。我们班级的周同学,他所居住的楼栋之前是一直被封控管理的,所以我在平时的交流中还会多问一两句,比如家里的食物储备够不够。最近我得知,周同学一家进入方舱接受隔离治疗,在在遵医嘱及防疫要求的情况下,我尽可能每日与周同学进行一次交流,了解他的身心状态等各种困难。由于大家都被封控在家,我们导师只能给学生线上的关心,但是我相信不论是微信、电话或是视频,只要老师们心中充满对学生的关爱,就一定能够温暖学生的心灵。


抚慰受导学生情绪,加强家庭教育指导

——导师、班主任 赵彦琨

3月14日起,学校开始线上教学。在这期间,由于上海疫情形势一直较为严峻。其实无论是学生、家长,还是学校的老师,都有一些焦虑,担忧。在这期间,教师除了有教学任务外,还有“导师”这一身份。在这样的关键时期,“导师”可以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,在班主任、任课老师、家长、学生之间构筑起一座桥梁,帮助学生度过这段困难的时光。

在这段时间里,考虑到外部环境对学生和学生家庭的影响,所以我的导师工作主要聚焦在调整和安抚受导学生的情绪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。

1.了解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的情况,重点了解学生在家的情绪状况,以及生活状态,每天是否正常作息,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等。我从学生的爱好入手,比如动漫、或者喜欢的游戏,甚至是抖音上一些有趣的短视频等等,在周末通过微信分享给学生,营造轻松的沟通氛围,调整学生的紧张情绪。

2.和家长沟通时,重点了解当前阶段亲子关系是否融洽。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家庭教育指导资源,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心理健康,形成合理预期。建议家长可以利用休息的时间,和学生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锻炼、聊天、下棋等娱乐活动,放松彼此、增进感情、促进交流。鼓励家长和孩子们多做交流,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。作为导师,我经常和家长沟通、反馈,提供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,为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。


用心交流,用爱守护

——导师 王如蓉

周同学是我的受导学生,她的家庭情况有些复杂,很孤独。平时愿意和老师亲近,我经常和她有些小互动,比如分享音乐、书籍、绘画,互赠零食,互相鼓励关心等。在校期间,通过我努力调动她的学习积极性,她英语学习进步很大。

3月12日放学的时候,我发现孩子的情绪有些崩溃,了解到她留恋学校生活,抗拒居家学习,在放学的时候哭了。

于是在线上学习期间,我格外关注周同学的情况。疫情伊始,我注意到小周学习状态低迷,不如在校期间专注,课堂有时会掉线,有时不能及时完成作业。与她沟通之后,了解到她网课确实困难比较大,情绪也有一些不稳,有一些是硬件上的困难,只有一部手机可用于学习。我帮她一起想办法,在学校的帮助下,她解决了一部分设备的问题。

之后小周的情况有所改观,但还时有起伏,于是我时时地督促她,也鼓励她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。在她家中出现重大变故缺课的几天里,每天和她连线聊天,单独补课,使她尽快步入正常的学习状态。

在沟通中我能感觉到孩子还是十分孤独,有点无助,经常在同学群里找人聊天。尽管自己的生活、工作压力也有点大,我仍然坚持每天抽出时间与她进行交流,或发个信息,或语音连线,或者在她需要的时候视频连线。希望自己的一丝关注,能抚慰孩子的心灵。

此次线上学习期间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会,给导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,导们表示信心满满的做好学生的“良师益友”,共同呵护学生心理健康。

分享到: